海错博览:中国海岸带生物资源数据库友情出品,复原先辈杰作、致力于大众海岸带科普。
内陆水域硅藻分属检索表
Key to Diatom Genera in Inland Waters
本检索表侧重淡水及内陆咸水域硅藻的检索分类。该分类基于Round (1990)分类系统。本检索表译自Kociolek et al., (2003),共收录152个硅藻属。
硅藻并非是拉丁学名的直接译法。在当代不同的真核生物分类系统中,硅藻这个大类群的地位有时候是“门”(Bacillariophyta),有时候是“纲”(Bacillariophyceae),在不少著作中造成了中文学名的混乱。本站认为,在硅藻作为“门”级分类单位的时候,其下的Bacillariophyceae不应翻译成“硅藻纲”,让学习者感到困惑,而应该根据更低分类单位的棍形藻目(Bacillariales)和棍形藻属(Bacillaria)自下而上的原则翻译成“棍形藻纲”,保留拉丁文学名的原意(词根 bacillum:小棍;词缀 -phyceae:纲)。—— 王寅初
硅藻分属检索表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分纲检索 圆筛藻纲 Coscinodiscophyceae 分属检索 脆杆藻纲 Fragilariophyceae 分属检索棍形藻纲 Bacillariophyceae 分目检索 短缝藻目 Eunotiales分属检索 曲壳藻目 Achnanthales 分属检索棍形藻目 Bacillariales 分属检索 舟形藻目 Naviculales 分属检索 棒杆藻目 Rhopalodiales 分属检索双菱藻目 Surirellales 分属检索
硅藻分纲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1a | 壳面的纹饰多呈中心对称,无假壳缝或壳缝(中心类) | 圆筛藻纲 2 |
1b | 壳体的两个壳面具有假壳缝(无壳缝类) | 脆杆藻纲 28 |
1c | 壳体的两个壳面具有壳缝,或者一壳面有壳缝、另一壳面具假壳缝(壳缝类) | 棍形藻纲 A |
圆筛藻纲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2a | 壳面通常呈圆形;若不呈圆形,则在极的位置缺少特化的结构 | 9 |
2b | 壳面是双极或者多极的,在极的位置具有特化的结构 | 3 |
3a | 硅质壳的壳壁很薄,壳面高度退化,大部分硅质壳都由覆瓦状的壳环带组成 | 4 |
3b | 硅质壳坚固,壳面显著且通常壳壁较厚,在极的部分通常具有孔区或者细长弯曲的刺 | 5 |
4a | 退化的壳面具有一条显著的长刺 | Urosolenia |
4b | 退化的壳面具有两条显著的长刺 | Acanthoceras |
5a | 壳面在极的部位具有长刺,并且这条长刺通常是弯曲的 | Chaetoceros |
5b | 壳面在极的部位具有孔区 | 6 |
6a | 壳面呈双极 | 7 |
6b | 壳面呈三极 | 8 |
7a | 壳面呈近似圆形,缺少肋 | Pleurosira |
7b | 壳面细长,具有高度发育且延伸至细胞腔内的肋 | Terpsinoe |
8a | 壳面有六边,存在显著单唇形突,细胞形成笔直的丝状链藻团,现已知物种均都是最近被发现的 | Hydrosera |
8b | 壳面有三边,现已绝迹,目前只在美国西部被发现过 | Stoermeria |
9a | 圆形壳面,缺少刺或外在的延伸凸起结构,具有不显著的假节 | Actinocyclus |
9b | 圆形壳面,通常具有刺或外在的延伸凸起结构 | 10 |
10a | 细胞没有任何突起的结构;缺少唇形突以及支持突。盘状的细胞具有发育良好的壳套 | Brevisira |
10b | 细胞同时具有唇形突和支持突,或者具有两者其中之一。有时其存在唇形突但是很难被观察到,或唇形突缺失且细胞不呈现盘状 | 11 |
11a | 细胞具有细长的壳套区域,通常在壳环视角被观察到,形成有点细长的藻团 | 12 |
11b | 壳面具有短壳环区域,很少形成藻团;存在支持突 | 16 |
12a | 壳套的壳纹细小,通常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被辨识 | 13 |
12b | 壳套的壳纹呈条纹状 | 15 |
13a | 硅质壳通过从壳周围凸起的结构的端部连接形成藻团,这个凸起有点细长且呈刺状;壳面分离 | Skeletonema |
13b | 硅质壳不通过凸起结构的端部连接成藻团,壳面紧贴 | 14 |
14a | 硅质壳的壳壁很厚,其通过壳面上的肋连接形成藻团。姊妹壳面上的肋不同,形成了小浮雕式的壳面 | Ellerbeckia |
14b | 硅质壳壳壁较薄,壳套上的点孔细,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被辨识 | Melosira |
15a | 壳套具有笔直或者弯曲的点状孔纹排,刺单一,壳面上的点状孔纹与壳套上的一致或者缺失 | Aulacoseira |
15b | 壳套上有网状排列的壳纹,刺大且呈带状,壳面有一到多个大凸起结构(龙骨突),其位于中心的透明区域 | Orthoseira |
16a | 壳面的壳纹被肋以及透明区域分开 | 20 |
16b | 壳面上的壳纹不被肋以及透明区域分开 | 17 |
17a | 壳纹排列无规则,或者呈网状排列;壳面边缘有刺或者闭塞突;在壳面边缘存在支持突,唇形突的外在管状物通常明显 | Thalassiosira |
17b | 壳纹有点呈放射状,刺可能存在也可能缺失 | 18 |
18a | 壳周围具有刺且刺与外周分散的突起结构融合,唇形突特别不明显 | Cyclotubicoalitus |
18b | 壳面有许多不同的纹路;没有刺 | 19 |
19a | 壳面带有增大的中心孔纹,孔纹的内部覆盖物,平整且膨大 | Spicaticribra |
19b | 壳面没有加大的中心孔纹,壳内表面的筛板各自开口且隆起。现已知的物种都是来自于化石 | Strelnikoviella |
20a | 壳面呈细点状,几乎不或者不排列成壳纹,分成了两个宽大的部 | Stephanocostis |
20b | 壳面上的点状纹排列成壳纹,通常成束状 | 21 |
21a | 外周分散的突起结构成组,内向的开口位于内在壳面的凹陷上;现已知的物种均为化石种 | Mesodictyon |
21b | 边缘的支持突没有成组 | 22 |
22a | 壳面具有边缘的小室或具有边缘附近以及壳套上分叉的放射状肋;唇形突要么在壳面上要么在壳套上,但不在刺的平面上 | 23 |
22b | 缺少边缘的小室或者分叉的放射状肋;通常存在明显的刺,且位于肋上 | Stephanodiscus |
23a | 壳面呈奇特的波状 | 24 |
23b | 壳面平整或者呈同心波状 | 25 |
24a | 壳套的支持突在肋(多个肋)上 | Pliocaenicus |
24b | 壳套的支持突在肋上,在壳面上有长室孔 | Tertiarius |
25a | 在壳面上存在唇形突或突起结构 | 26 |
25b | 壳套上存在唇形突或突起结构 | Cyclostephanos |
26a | 中央区域带有星星状的一束隆起的脊 | Discostlla |
26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27 |
27a | 壳面在缩短的壳纹末端上具有明显的唇形突 | Handmannia |
27b | 壳面上可能存在唇形突,但是不明显或者不存在于缩短的壳纹末端 | Cyclotella |
脆杆藻纲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28a | 存在横肋(肋) | 29 |
28b | 横肋(肋)缺失 | 32 |
29a | 存在隔片 | 30 |
29b | 隔片缺失 | 31 |
30a | 隔片大,明显,壳面关于纵轴与横轴对称 | Tetracyclus |
30b | 隔片小,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被观察到 | Meridion |
31a | 胸突隆起,肋高度发育,在壳套以及壳面存在孔区,壳环带&结构会更复杂 | Diatoma |
31b | 胸突缺失,肋不完全发育,只在壳套存在孔区,壳环带结构较单一 | Distrionella |
32a | 存在隔片 | 33 |
32b | 隔片缺失 | 34 |
33a | 硅质壳细长,呈槌形,中央区域较宽,在壳面以及壳套存在大极孔区 | Tabellaria |
33b | 硅质壳呈椭圆形或者提琴形,顶孔区具有细小的壳纹排 | Oxyneis |
34a | 硅质壳长且窄小;在每个壳面存在唇形突;单生的,星星状的,针垫状或者成带状的藻团 | 35 |
34b | 硅质壳较短;唇形突要么缺失要么在每个壳面上各存在一个;单独生长,或形成Z字形或带状的藻团 | 38 |
35a | 硅质壳不关于横轴对称,细胞细长且呈槌形;细胞的末端比细胞中心宽 | Asterionella |
35b | 硅质壳关于纵轴对称或者单极,中心区域比极宽,细胞底栖或者浮游 | 36 |
36a | 硅质壳不关于纵轴对称或者是尖锐的,在腹侧上有中心增厚的地方 | Hannara |
36b | 硅质壳单极,长条形或者长条披针形 | 37 |
37a | 在许多物种中,硅质壳在每一极具有两个端刺,孔纹上有单一的vela | Ulnaria |
37b | 硅质壳缺少刺,孔纹具有复杂的筛板,增厚的中心中带部,主要被发现在高导电率的水域或者半咸水域又或者在海域 | Ctenophora |
38a | 壳纹宽大,由长条形的孔纹组成或者由多列的孔纹排组成 | 39 |
38b | 壳纹窄小,由单列的孔纹排组成 | 41 |
39a | 壳面具有唇形突,中央胸突较宽大 | Tabularia |
39b | 壳面具有唇形突,中心胸突较窄小 | 40 |
40a | 壳纹由多列壳纹的孔纹排组成 | Punctastriata |
40b | 壳纹由长条形孔纹组成 | Staurosirella |
41a | 硅质壳较长,长条形或者长条披针形 | 42 |
41b | 硅质壳较短;长条形,椭圆形或者十字形 | 43 |
42a | 硅质壳形成藻团,通常由相互交错的刺连接而成。 | Fragilaria |
42b | 硅质壳不形成藻团;单独生长或者小群散布于基质上。 | Williamsella |
43a | 硅质壳呈椭圆形,披针形或者长条形;壳纹呈非常细小的点状;胸突较窄 | 44 |
43b | 硅质壳具有由较大的孔纹组成的壳纹,胸突较宽 | 45 |
44a | 硅质壳边缘通常呈波状;每个壳面具有一个唇形突 | Fragilariforma |
44b | 硅质壳有时有近鸟喙状的末端;没有唇形突 | Stauroforma |
45a | 硅质壳具有由间隔均一的圆形孔纹组成的壳纹 | Staurosira |
45b | 硅质壳具有由横向细长的孔纹组成的壳纹 | Pseudostaurosira |
棍形藻目分目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A1A | 硅质壳只有一个壳面具有壳缝。 | Achnanthales |
A1B | 硅质壳在两个壳面上同时存在壳缝(壳缝可能大部分位于壳套上) | 2 |
A2A | 壳面具有唇形突;壳缝大部分位于壳套上,即便壳缝可能延伸至壳面顶端 [1] | Eunotiales |
A2B | 壳缝位于壳面上,要么在中心位置要么转移到另一侧或者位于壳面的外周 | 3 |
A3A | 壳缝位于壳面中心,或者在一侧,壳缝的两个分支明显,管缺失 | Naviculales |
A3B | 壳缝位于管内,要么在壳缝的一侧,且沿着外周分布,或者呈双弧形 | 4 |
A4A | 壳缝位于管内,管位于每个壳面的一侧 | Bacillariales |
A4B | 壳缝要么位于壳的整个外周,且呈双弧形要么壳面呈独木舟形 | 5 |
A5A | 壳缝位于龙骨内,龙骨突出壳面,且位于壳面周边 | Surirellales |
A5B | 壳缝位于管内,且呈双弧形,或壳面像独木舟 | Rhopalodiales |
短缝藻目 Eunotiales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B1A | 壳面不关于纵轴对称(关于横轴对称或者不对称) | 2 |
B1B | 壳面关于纵轴对称,不关于横轴对称;壳缝位于壳面上 | Peronia |
B2A | 壳面不关于横轴对称 | Actinella |
B2B | 壳面关于横轴对称 | 4 |
B3A | 壳缝的分支不显著,具有遍布壳面的不间断的壳纹 | Semiorbis |
B3B | 壳缝的分支可见,在壳面腹侧边缘附近的壳纹通常是连续的 | 4 |
B4A | 背侧以及腹侧的边缘呈波状 | Amphicampa |
B4B | 腹侧边缘平滑;背侧边缘呈波状或者平滑 | 5 |
B5A | 壳面大,壳套的背侧高于腹侧,外观上呈现出类双眉藻型形态 | Amphorotia |
B5B | 壳面尺寸有大有小,壳套高度一致,不是类双眉藻型形态 | Eunoita |
曲壳藻目 Achnanthales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C1A | 壳面沿着纵轴弯曲,具壳缝壳面边缘的纹路与壳纹的纹路不同 | Cocconeis |
C1B | 壳面沿着横轴弯曲或不显著地弯曲 | 2 |
C2A | 壳面具有S形的中轴区 | Eucocconeis |
C2B | 壳面不具有S形的中轴区 | 3 |
C3A | 壳面在壳环视角中弯曲,具壳缝的壳面凹陷 | 4 |
C3B | 具壳缝的壳面没有很明显的凹陷和凸起 | 5 |
C4A | 异壳面,壳纹单列到多列不等,结构粗糙,孔纹被复杂的筛板覆盖,生活在咸水与内陆区域 | Achnanthes |
C4B | 壳面上的结构细小,细胞呈窄小的长条披针形,壳纹单列,在10微米内通常有将近30条,没有复杂的筛板,生活在淡水区域 | Achnanthidium |
C5A | 壳纹双列到多列不等 | 6 |
C5B | 壳纹呈单列 | 7 |
C6A | 壳纹双列,具壳缝的壳面上有不对称的十字架结构 | Lemnicola |
C6B | 壳纹多列,在许多分类群中,中心区域附近的结构呈马鞍状,通常在无壳缝的壳面上 | Planothidium |
C7A | 具壳缝的壳面或凸起或平整;壳面呈卵状椭圆形,有时呈槌形;具壳缝的裂隙位于管内;通常贴着砂砾生长,大多数分类群是嗜酸性的 | Psammothidium |
C7B | 具壳缝壳面或凹陷或平整 | 8 |
C8A | 壳面呈长条形,结构相同;壳纹平行 | Rossithidium |
C8B | 壳面的结构不同或者壳纹不平行 | 9 |
C9A | 具壳缝壳面的壳纹呈放射状,中心区域的壳纹相互交错 ,无壳缝壳面的壳纹是平行的 | Karayevia |
C9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10 |
C10A | 两个壳面都具有放射状的壳纹,具壳缝的壳面具有单个细长的孔纹,无壳缝的壳面具有2-3条细长的壳纹 | Kolbesia |
C10B | 壳面呈椭圆形,具壳缝以及无壳缝的胸突稍微与壳面中心偏离 | Anorthoneis |
棍形藻目 Bacillariales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D1A | 细胞形成木筏状的藻团;藻团通过前后滑动进行活动——首先细长状的藻团拉伸,接着滑回管状的藻团 | Bacillaria |
D1B | 细胞通常单独生存;如果形成团的话,藻团不像以上情况那样活动 | 2 |
D2A | 细胞稍微或高度地呈新月形,关于纵轴不对称 | 3 |
D2B | 细胞呈长条形、或者其他的形状 | 4 |
D3A | 细胞细长且稍微呈新月形;背侧边缘稍微凸起,腹侧边缘稍微凹陷;在两个壳的边缘凹陷处都有壳缝 | Hantzschia |
D3B | 细胞高度呈新月形,在背侧边缘有凸起,腹侧边缘平整;在每个壳的相同边缘有壳缝 | Cymbellonitzschia |
D4A | 两个壳面相互扭曲,导致环绕在细胞周围的壳缝系统形成螺旋状;在泥面栖息地,以螺丝式的方式在沉积物上活动 | Cylindrotheca |
D4B | 硅质壳不扭曲 | 5 |
D5A | 细胞的肋突延伸整个壳面,呈现出厚的内肋;壳缝靠近边缘 | Denticula |
D5B | 肋突凸起,但是没有完全延伸到整个壳面,或者肋突不存在 | 6 |
D6A | 细胞通常较窄小,呈长条形且笔直或者呈S形,在每个细胞的末端有一个质体;壳纹没有被胸突或者纵向波动插断;存在肋突 | Nitzschia |
D6B | 细胞尺寸小,没有肋突,或者坚固的细胞具有被胸突覆盖的壳纹或者波状突 | 7 |
D7A | 细胞小,肋突缺失 | Simonsenia |
D7B | 细胞坚固,外周附近的肋突不显著 | 8 |
D8A | 细胞通常是坚固的且相对较宽;可能是椭圆形的、长条形的或者类似提琴形;壳面沿着纵轴呈波状;在细胞的每一端存在一个质体;生长在泥面上 | Tryblionella |
D8B | 细胞通常是坚固又相对宽大的;明显呈提琴形;壳面沿着纵轴呈波状 | Psammodictyon |
舟形藻目 Naviculales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E1A | 在壳面视角,细胞不关于纵轴对称 | 57 |
E1B | 在壳面视角,细胞关于纵轴对称 | 2 |
E2A | 在壳面视角,细胞不关于横轴对称 | 66 |
E2B | 在壳面视角,细胞同时关于横轴以及纵轴对称 | 3 |
E3A | 硅质壳有隔片 | 4 |
E3B | 硅质壳缺少隔片 | 5 |
E4A | 隔片有胸隔室(小室状的结构,此属特有,具有分泌胶质的功能) | Mastogloia |
E4B | 隔片没有胸隔室 | Diatomella |
E5A | 壳面或者壳缝呈S形/壳面和壳缝同时呈S形 | 6 |
E5B | 壳面以及壳缝都不呈S形 | 9 |
E6A | 壳面以及壳缝都呈S形 | 8 |
E6B | 壳缝呈S形,壳面平整或者扭曲 | 7 |
E7A | 壳面平整,没有扭曲 | Envekadea |
E7B | 壳面没有扭曲 | Scoliopleura |
E8A | 点纹和壳纹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线 | Gyrosigma |
E8B | 点纹和壳纹形成了横向的图案且分布在两个对角分布的方向 | Pleurosigma |
E9A | 壳纹明显,但是没有明显的点纹;壳面一般长于15微米 | 10 |
E9B | 壳纹由显著的点纹组成,或者壳纹不明显 | 14 |
E10A | 壳纹较宽,呈带状 | 11 |
E10B | 壳纹较窄,更像细线 | Caloneis |
E11A | 壳面小,有较宽的壳纹,壳缝笔直,远端没有接触到末端 | Hygropetra |
E11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12 |
E12A | 壳纹连续 | Pinnularia |
E12B | 壳纹间断 | 13 |
E13A | 壳纹间断所有的肋,样本很稀缺 | Biremis |
E13B | 壳纹间断了外周的壳纹肋,越向壳中心靠近越呈盘状 | Pulchella |
E14A | 存在纵向线 | 15 |
E14B | 不存在纵向线 | 19 |
E15A | 在中轴区附近存在纵向线;壳缝在厚肋内 | Diploneis |
E15B | 壳缝不在厚肋内 | 16 |
E16A | 在边缘附近有纵向线;近端壳缝末端朝相反的方向偏转或者不偏转 | 17 |
E16B | 在中轴区附近有纵向线;近端壳缝末梢朝相同方向偏转 | Muelleria |
E17A | 壳面轮廓多样化,远端壳缝末梢通常是分散的 | Neidium |
E17B | 情况与上面相反 | 18 |
E18A | 壳面小,纹路细,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笔直,壳面中心收缩 | Neidiomorpha |
E18B | 壳面呈长条形且窄小,且形成的条纹更粗糙,外在的近端稍微朝相同方向偏转 | Neidiopsis |
E19A | 壳缝在壳面上隆起 | Plagiotropis |
E19B | 壳缝不在壳面上隆起 | 20 |
E20A | 壳缝位于厚肋之间 | 21 |
E20B | 壳缝不位于厚肋之间 | 25 |
E21A | 壳缝位于整个壳面;壳缝被远端的厚肋拉宽了 | 22 |
E21B | 壳缝或多或少有点奇特,在两侧都有肋。壳面呈长条形且很纤弱。肋不明显 | Proschkinia |
E22A | 壳缝笔直,不奇特;壳面尺寸小到大不等 | 23 |
E22B | 壳面很小,纤弱。壳纹不可见,只在卡罗莱纳州的背部营养匮乏的栖息地被发现 | Brevilinea |
E23A | 壳面有壳缝肋 ,其融合了喇叭舌 ,在壳面近顶端处汇聚形成了单个点(称为porto crayon ) | 24 |
E23B | 壳纹非常细且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被观察到;壳缝短,在壳面末端收缩 | Amphipleura |
E24A | 壳面大(长度一般大于200微米),分布在河口;不常见 | Frickea |
E24B | 壳面较小,更多被发现在淡水区域 | Frustulia |
E25A | 中心区域膨胀成X行或者H形的十字架结构 | 26 |
E25B | 中心区域没有十字架结构,或者没有形状 | 31 |
E26A | 中心区域呈X形 | Capartogramma |
E26B | 中心区域H形或者由个膨胀的中带部或者十字结结构 | 27 |
E27A | 存在H形的中心区域 | 30 |
E27B | 中心区域延伸至边缘 | 28 |
E28A | 中心区域有个宽大的中带部,呈十字架形,壳面明显点状 | Stauroneis |
E28B | 中心区域延伸到边缘,但是没有呈现出厚的十字结结构 | 29 |
E29A | 中心区域延伸到边缘;在电镜可以看到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呈唇形 | Staurophora |
E29B | 膨胀的中心区域较小,呈现出十字架的形状;壳面有纵向线 | Haslea |
E30A | 细胞的纹路更粗糙(一般大于25微米),H形的中心区域较大 | Fallacia |
E30B | 细胞的纹路更小,中心区域呈H形,且较小 | Microcostatus |
E31A | 中心区域有眼点 | Luticola |
E31B | 中心区域没有眼点 | 32 |
E32A | 壳纹在壳末端间断;单独的点纹可能存在于中心区域 | Geissleria |
E32B | 中心区域没有眼点 | 33 |
E33A | 壳纹由中心区域外周较宽的、放射状的细长的点纹组成 | Cavinula |
E33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34 |
E34A | 纵向透明区域将中轴区拉宽,在末端附近有无纹路且呈T形的硅质增厚部分 | Sellaphora |
E34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35 |
E35A | 点纹排拉宽了中轴区;这个点纹排通过透明区域与其他的点纹分开来 | Anomoeoneis |
E35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36 |
E36A | 壳面通过刺变宽,壳缝是侧生的、膨胀的,且中轴区明显具小室 | Playaensis |
E36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37 |
E37A | 壳纹呈长条形,孔纹关于纵轴平行 | Navicula |
E37B | 壳纹不呈长条状 | 38 |
E38A | 壳面有纵向肋或者线,且关于壳面的纵轴平行 | 39 |
E38B | 壳面不具有长的纵向肋 | 40 |
E39A | 壳面大,点纹排平行,壳面上有肋,形成有厚肋的内在壳成壳静息阶段,在碱性环境更常见 | Craticula |
E39B | 壳面较小,在壳周围有隆起的龙骨,壳面点缀了硅质的刺,在中性的或者酸性环境更常见 | Brachysira |
E40A | 壳缝呈波状或者迂回复杂 | Aneumastus |
E40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41 |
E41A | 细胞小,通常是成团的,生长在气生的或者沉寂的栖息地 | 42 |
E41B | 细胞是单独生长的,细胞不生长在沉寂的栖息地 | 43 |
E42A | 细胞小,大部分可以成藻团,可能没有壳缝系统,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单一或者呈T形,外在的壳纹呈现出细长开口的孔状 | Humidophila |
E42B | 细胞大部分成藻团,壳纹由细长的孔纹加上额外的孔纹组成 | Diadesmis |
E43A | 壳纹不可见或者很细,除了中心区域的壳纹之外 | 44 |
E43B | 沿着整个壳面的壳纹可见 | 46 |
E44A | 细胞小,呈卵状,硅化程度不高 | 45 |
E44B | 壳面硅化程度更高,通常呈槌形,某些物种在中心区域的壳纹可见 | Kobayasiella |
E45A | 壳纹在电镜下不可见 | Fistulifera |
E45B | 壳纹几乎不被观察到,中心胸突以及壳缝更坚固 | Mayamaea |
E34a | 壳纹在壳面的末端间断 | 35 |
E34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36 |
E35a | 壳面高度硅化,假隔片在末端形成一个加厚的区域 | Hippodonta |
E35b | 端节高度呈棱角状,且单侧弯曲 | Aalafia |
E46A | 壳面小,长度通常在10-15微米 | 47 |
E46B | 壳面大,长度通常大于15微米 | 49 |
E47A | 壳面的近端壳缝末梢单侧内弯(电镜可见),壳纹呈肋状 | Chamaepinnularia |
E47B | 壳面小,壳纹呈现出显著或不显著的点纹 | 48 |
E48A | 壳面内在的近端壳缝末梢呈T形;某些硅质壳是单壳缝的 | Nupela |
E48B | 壳面小,之前归属于Navicula,内表面具有居中薄硅膜化的闭合结构,只在电镜下可见 | Eolimna |
E49A | 壳面的壳纹由圆形或者卵状的点纹组成,壳纹高度呈放射状 | Cosmioneis |
E49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50 |
E50A | 细胞有点纹,外在的远端壳缝末梢可能朝相同或相反的方向,在中心区域可能有1-3个单点纹 | Placoneis |
E50B | 与上面的情况相反 | 51 |
E51A | 壳纹相互偏离,在壳面上呈现出X形交叉 | Decussata |
E51B | 与上面情况相反 | 52 |
E52A | 在中心区域周围有单独的孔纹 | 53 |
E52B | 壳面在中心区域没有单独的孔纹 | 54 |
E53A | 壳面大,中央区域有单独的孔纹。位于顶端附近的壳纹有两排,要不就是单列的,存在隔片以及假隔片 | Rexlowea |
E53B | 中央区域有单独的孔纹,单列,缺少隔片以及假隔片 | Sieminskia |
E54A | 壳缝的分支较短,没有延伸至壳面末端 | 55 |
E54B | 壳缝的分叉延伸到壳面的末端 | 56 |
E55A | 有较短的壳缝系统,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朝相同的方向偏转 | Berkeleya |
E55B | 壳缝的分支没有延伸至壳面的末端,但是外在的近端壳缝末梢笔直 | Parlibellus |
E56A | 壳面有明显的点纹,中央区域发育不完全,存在显著的佛氏缺刻 | Boreozonacola |
E56B | 壳面有假隔片,中心区域的壳纹比其他部位的壳纹要粗糙 | Prestauroneis |
E57A | 壳面远端壳缝末梢朝背侧偏转,顶部周围的顶孔区通常比较明显,或者壳面的远端壳缝末梢不朝腹侧偏转 | Cymbella |
E57B | 远端壳缝末梢朝腹侧偏转 | 58 |
E58A | 存在眼点,且位于中心,在腹侧边缘有无纹路膨胀的区域,腹侧边缘的顶孔区小 | Reimeria |
E58B | 背侧有眼点或者眼点缺失;腹侧边缘反之 | 59 |
E59A | 壳套高度不一,类似双眉藻的体型, 壳套背侧高于腹侧 | 60 |
E59B | 壳面与壳套一样高 | 61 |
E60A | 背侧中心部位通常没有纹路,或者有与众不同的具纹路的中带部 | Amphora |
E60B | 背侧的中心部位的纹路与背侧剩下的部位的纹路相似;中心区域缺失 | Halamphora |
E61A | 壳纹呈长条形、与Navicula sensu sricto的类似 | Navicymbula |
E61B | 壳纹不呈长条形、与Navicula sensu sricto的类似 | 62 |
E62A | 壳面高度不关于纵轴对称 | 63 |
E62B | 壳面稍微不关于纵轴对称 | 64 |
E63A | 眼点或者单独的点纹是背侧的 | Encyonema |
E63B | 眼点缺失 | Delicata |
E64A | 细胞较大,通常有延伸的顶端 | Cymbopleura |
E64B | 细胞较小,或者顶端更尖锐 | 65 |
E65A | 细胞有圆形的顶端,稍微不关于顶轴对称 | Cymbellafalsa |
E65B | 细胞有延伸的或者尖锐的顶端,不呈圆形,明显或者稍微不对称 | Encyonopsis |
E66A | 异壳面,其中一个壳面有细长的壳缝,另一个有较短的壳缝 | 67 |
E66B | 每个硅质壳的两个壳面很相似 | 68 |
E67A | 同时存在隔片和假隔片;其中一个壳面凹陷,另一个壳面凸起 | Rhoicosphenia |
E67B | 缺少假隔片与隔片,壳面没有高度弯曲 | Peronia |
E68A | 近端壳缝末端是锚形 | Gomphosphenia |
E68B | 近端壳缝末梢不是锚形 | 69 |
E69A | 壳面面积大,在中心区域一侧有多个眼点,顶孔区分布在足端,且没有被壳缝一分为二,细胞相对较大,且坚固 | Didymosphenia |
E69B | 细胞的尺寸多样化,通常在中心区域有单独的眼点,顶孔区被壳缝一分为二 | 70 |
E70A | 壳面要么在中轴区有纵向线要么在中心区域周围有4或4个以上眼点 [2] | Gomphoneis |
E70B | 壳面没有纵向线,在中心区域的一侧有0-1个或者(有时)有2个眼点 [3] | Gomphonema |
棒杆藻目 Rhopalodiales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F1A | 细胞高度呈新月形,但是不呈独木舟形;远端壳缝腹侧越靠近近端越呈背侧,通常在壳中心区域形成一个峰 | Epithemia |
F1B | 硅质壳的壳面呈新月形但是硅质壳呈独木舟形;细胞通常在壳环视图被观察到;壳缝通常沿着壳面背侧边缘分布 | Rhopalodia |
双菱藻目 Surirellales分属检索
# | 形态学特征 | 下一级 |
---|---|---|
G1A | 硅质壳每个壳面都有一个壳缝;细胞有个窄小的隆起的龙骨 | Entomoneis |
G1B | 硅质壳在每个壳面具有两个壳缝;壳缝外周以及细胞通常较大且坚固;大部分生长在沉积物上 | 2 |
G2A | 壳面呈鞍形 | Campylodiscus |
G2B | 壳面可能是扭曲的,但不呈鞍形 | 3 |
G3A | 壳面有起伏不平的部位或者壳面呈波状;硅质壳通常是坚固且高度硅化的 | Cymatopleura |
G3B | 壳面是平整的 | 4 |
G4A | 壳面呈S形或者笔直窄小;通常分布在酸性水域 | Stenopterobia |
G4B | 壳面坚固宽大且高度硅化;可能扭曲、单极或异极,但不呈S形 | Surirella |
检索表脚注:
- Peronia是Eunotiales的一属,有唇形突,但壳缝退化。
- 没有例外。
- 有一些例外,请查看属的详细介绍。